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南阳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南阳抗战相关档案资料征集活动。6月4日,该消息经本报刊登后,迅速点燃了南阳市民的爱国热情,大家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踊跃捐赠抗战档案资料,用一颗颗赤诚之心,让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得以更好地铭记与传承。


为了不能忘却 市民踊跃捐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多月来,南阳市档案馆陆续收到了众多市民捐赠的珍贵资料,截至目前,已征集到抗战相关图书资料21册,老照片18张等各种珍贵档案资料。这些资料犹如一把把钥匙,将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南阳抗战历史。市民们的积极响应,充分展现了南阳这座城市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无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退休干部职工,都纷纷行动起来,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捐献出来,只为让抗战历史更加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场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捐赠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南阳日报》登出征集公告的次日,市民罗克平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打来电话,询问捐赠具体事宜。当天下午,他便亲自将珍藏多年的《卧龙岗志》《忠武志》两套书送到了市档案馆接收征集科。这套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罗克平的曾祖罗泽新于清光绪三十年间在南阳府任“典史”时,由河南省外交部所发。罗克平表示,自己深知这些书籍的价值,无奈个人保管水平有限,对其研究利用也不够,看到征集公告后,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捐赠,希望它们能在档案馆得到更好保管,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书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令人感动的是,罗克平随后又来到档案馆,再次捐赠了一套乾隆年间的《百子金丹》以及《罗氏族谱》,他的这份热忱和对历史的责任感,让档案馆工作人员深受触动。

杨洪飞的来信 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摄

来自西峡县的79岁老人杨洪飞,在6月4日看到征集公告后,回忆起了在心中埋藏近60年的两场战斗事迹。他不顾年迈,立刻将其写下来,寄给了南阳市档案馆。信中讲述的《军马河独岭阻击战》和《杨坡头伏击战》,生动地再现了革命时期南阳人民英勇奋战的豪情壮志。杨洪飞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当年战场上的激烈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英勇无畏,他的这份心意,是对抗战历史最好的铭记与传承。


浓浓家国情怀 红色血脉赓续

鉴往事,知来者。在采访中,南阳市档案馆征集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征集活动开始后,市民的热情和踊跃程度让他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在工作中更要投入百倍的热情,让这些珍贵历史材料得以好好保存。“我清楚记得,中南钻石厂退休干部侯军,多年来一直心系抗战史料征集工作。两年来,他多次捐赠图书资料,今年看到征集公告后,又一次慷慨解囊,捐赠了《邓小平手迹选》和《朱德选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侯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国家的热爱,他的坚持与奉献,成了此次征集活动中一道温暖而耀眼的光芒。

据悉,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方便大家捐赠南阳抗战档案资料,南阳市档案馆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档案馆工作人员主动靠前,变“等资料”为“找资料”,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体,他们提供上门服务,确保每一份珍贵资料都能被收集,也让每一位有捐赠意愿的市民都能实现心愿。在捐赠流程上,档案馆做到了尽可能省心,提供多渠道提交方式,还可为市民代办手续,大大降低了捐赠门槛,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其中。同时,档案馆充分尊重市民需求,对于一些持有人不舍得捐赠原件的情况,以寄存或复制的方式捐赠,有效化解了他们的顾虑。此外,档案馆还作出时效承诺,明确了咨询响应与处理周期,进一步提升公信力,让市民捐赠得放心、安心。

市民踊跃参加抗战档案资料征集活动,是对抗战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爱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将成为南阳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阳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通讯员 谢娟)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