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纠纷报复行为可能涉及以下几种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根据报复行为的具体手段及其产生的影响,可能构成不同的罪名。例如,暴力报复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传播虚假信息可能构成诽谤罪,破坏他人财产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报复行为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则可能构成报复陷害罪。
建议:
如果报复行为未构成犯罪,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调解解决纠纷。
如果报复行为构成犯罪,应当立即报警并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请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