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着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打卡拍照“晒”朋友圈或发短视频平台,如今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标配”。
但就是这样展示对生活热爱的方式,要小心个人信息泄露。
市反诈中心今日发布了一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骗子通过这些图片及视频来物色“猎物”——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引流”诈骗的案件发案数同比上升47.96%,损失金额同比上升6.17%。
记者获悉,这些涉某短视频平台“引流”的电诈案件中,损失金额占比最高的类案是投资理财诈骗,达到了36.8%。其中,“杀猪盘”案件多发,占比达到了42.9%。再细分下去,冒充部队军官的“杀猪盘”案件尤为突出。

比如在4月7日,一位57岁的女子向北仑公安报警,称她在某音上刷短视频时,认识了一名陈姓“军官”。两人挺聊得来,互加QQ好友并深入交流。一段时间后,对方发来信息,称自己的领导介绍了一个赚钱的投资项目,想带女子一起发财。
女子信以为真,根据对方提示下载了一个很小众的浏览器,并且通过它打开了一个名为“益海嘉里”的网站。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女子在这个网站上投资理财,前后投入60万元。
直到她发现无法提现后,才意识到被骗,联系之前认识的那名“军官”,对方也消失了。

鄞州也有类似的警情。一名40岁的女子在某音上认识了一名“军官”。感情升温后,对方以部队有尖端技术可用于炒黄金赚钱,但自己不方便操作为由,请女子代劳。结果不言而喻,女子前后投入35万元,最后无法提现。
“冒充部队军官的‘杀猪盘’诈骗,本质上就是套了一个更易取得受害人信任的角色‘皮肤’,然后先谈感情,再以利诱之。受害者也是以女性为主。”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剖析整个诈骗流程,他们发现是这样的——
首先,不法分子人在境外,可以通过修改某音IP地址假冒部队军官,然后使用“同城搜索”功能物色目标人物,年龄范围锁定在40岁至55岁。
其次,他们会根据个人账号中的视频寻找潜在受害女性,以点赞、评论、发送私信等方式广撒网,发现有聊天意愿的就私聊,最终“引流”到其他聊天软件开启“杀猪”模式。
“说这些,也是为了提醒大家,有些涉及个人隐私的生活视频,勿随意分享到网上,易被有心人盯上。”反诈民警说,网上交友一定要谨慎。遇到陌生人主动私聊,多数情况下可用这一招“辨敌”—
—一般不法分子的账号是一次性的,因而他不会用心去经营,视频通常只有两三条,且注册时间不是很长。
除了投资理财诈骗外,刷单诈骗和冒充客服诈骗,在涉某音“引流”电诈案中,同样占据不小的比例。
刷单诈骗,大家再熟悉不过,但仍有人被骗。
江北就有这样一个案例:4月4日,在庄桥工作的吴先生报警,称自己被骗。近半个月前,他在某音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称有一个跨境电商的项目很不错,可以带他一起赚钱。
吴先生打开对方发来的网址,并在上面开通账号、注册店铺。在对方的指导下,吴先生不断充值采购商品,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此,反诈民警点评:“这种跨境电商刷单骗局,通常是受害人常刷投资大师的视频或有跨境电商需求。骗子会根据他们留下的评论找上门,进行点对点式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3月11日的《小心“会议”软件!10天4人被骗,最高损失70万元》报道,就预警过——骗子以取消会员服务为由实施的诈骗,已占通过某音“引流”冒充客服类诈骗案件总数的72.5%,损失金额占比为76.9%。
“通报这一情况,就是想告诉大家,随着短视频越来越普及,这些热门平台自然会被骗子盯上,成为他们的‘狩猎场’。我们普通人,在网上分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隐私保护。”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请大家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陌生人要带你发财,不听不信不转账!
#宁波头条##宁波##反诈骗,懂防范#
编辑: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