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入秋

但呼和浩特白天依旧热得“在线”

不少家长带着娃一头扎进游泳馆——

既能解暑又能遛娃

游泳馆里那叫一个人气爆棚


可别光顾着玩水痛快!

在这份“水中快乐”背后

藏着个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的健康坑

儿童中耳炎正盯着扎堆玩水的娃呢

近日,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几家大型健身游泳中心,发现儿童游泳培训班和家庭游泳券(一位家长携带一名儿童)销售异常火爆。某健身中心销售经理海涛告诉记者:“暑假以来,儿童游泳人次比平时增长了近五成,报名游泳培训班的人数持续增长,尤其是下午和周末,几乎都是‘爆池’状态,教练每天也处于饱和教学。”

游泳虽能解热,却也带来了健康风险。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近期因耳部不适前来就诊的儿童明显增多,其中多数与游泳有关。

为什么儿童游泳后更容易引发中耳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巍指出,儿童中耳炎的发生往往是生理结构、免疫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外部环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理结构上看,儿童的咽鼓管相比成人更短、更宽,走向也更接近水平,其长度只有成人的1/2至2/3左右。”她进一步解释说:“这种‘短宽直’的结构就像一扇不易关紧的门,池水、鼻涕或者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很容易从鼻咽部倒灌进中耳腔,进而引发急性炎症。”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也是关键因素。“儿童鼻咽部的菌群稳定性较差,正常防御屏障尚未牢固建立,一旦接触到泳池中污染的池水,就更容易被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占领’,并沿着咽鼓管侵袭至中耳。”

王巍强调,儿童的某些行为方式也会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很多孩子游泳技能还不熟练,容易发生呛水、吞水。呛入的池水会直接冲击咽鼓管开口,就像高压水枪一样把病菌‘打’进中耳。”此外,她也在门诊中经常发现,许多小朋友游泳后没有及时正确清洁鼻腔和耳朵的习惯,甚至用未经清洗的手指掏耳朵,这些举动都可能将外耳道的细菌通过鼓膜薄弱处送入中耳。“还有一些家长会让孩子在感冒、鼻炎或过敏期间继续游泳,此时咽鼓管黏膜本就处于水肿状态,更易发生堵塞和逆行感染,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家长应选择卫生信誉好、水质公示清晰的正规游泳场所;合理控制孩子的连续游泳时间,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尽量避免呛水;游泳结束后,应立即用温水清洁孩子脸部、口腔和鼻腔,并用柔软毛巾擦干身体和耳朵,特别注意头部保暖;日常加强教育,不要随意用手掏挖耳朵。

王巍提醒,中耳炎初期可能表现为耳痛、耳闷、听力下降,幼小儿童则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或发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家长千万不可自行用药,尤其不要向耳内滴入未经医师推荐的药水,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导致鼓膜穿孔、听力受损等严重后果。”

游泳清凉,健康第一

家长们在带孩子享受游泳乐趣的同时

也别忘了做好防护

远离中耳炎的困扰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贾思敏)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