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从内资转外资登记需要多久?在济南高新区,这个答案是“半天”。不久前,重点入区项目茂硕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增资,为保障外方资金按时到账,审批服务部“一对一”靠上服务,连夜帮助企业准备申报材料,从接收申请到业务办结,不到半天时间完成内资转外资登记。企业负责人感慨:“这样的速度,让我们对投资高新区的信心更足了!”
这是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2025年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的缩影。作为打造“营商环境第一区”的重要窗口,审批服务部以企业需求为改革原点,不断突破制度瓶颈,用审批提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月7日,新黄河记者从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了解到,2025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新登记企业已达5200余户,同比增长9.16%,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数的19.24%,位列全市第一。

刀刃向内:以制度创新破解企业痛点
改革从直面问题开始。1月14日,山东绿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外籍股东在高新区办理企业注册时,切身感受到“互认文书”改革带来的便利。审批服务部通过提升外国投资者“互认文书”含金量,允许在济南都市圈内任一登记机关提交过主体资格证明原件的外国投资者,再申请登记时只需提交加盖档案证明章的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作为主体资格证明材料即可办理。这项改革让文书流转从“反复提交”变为“一次认证”,企业材料准备时间大幅压缩,外国投资者真切感受到“文书含金量”向“服务含金量”的转化。

制度创新的触角持续延伸。当世纪开元智印互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八家公司面临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地址变更需求时,审批服务部创新推出“集成受理+统一勘验+精准指导”服务。成立专项服务小组,采取“集成办理”模式,统一受理材料、统一勘验标准,确保变更业务高效推进。2月26日,勘验人员一天内完成八家公司全部点位核查,现场反馈整改意见并指导企业当日完成整改。勘验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了解到企业《印刷经营许可证》换证需求,指定专人对接后续申报工作,将服务延伸至企业实际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3月,审批服务部与高新税务分局携手,为听障创业者小董带来一场跨越600公里的“无声服务”。小董几年前在合肥成立了一家个体工商户,因个人发展规划需注销,却受身体障碍和异地办理的阻碍注销手续一度停滞。得知自己居住的济南高新区推行“跨省通办”服务后,他前往政务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审批服务部以“跨省通办”机制为依托,联合高新税务分局,通过全程帮办、线上联办、材料代寄等创新服务,成功为听障人员远程办理了安徽省合肥市个体户的注销手续,将办理时限缩至半个工作日,实现业务办理“一次不跑、异地办结”。近年来,济南高新区致力于构建“线上全程网办、线下精准帮办、跨域协同联办”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异地可办”,目前已与43个地区52个部门签订27份“跨域通办”协议。
刀刃向内的改革远不止于此。在全市率先实现“个转企”全程网办、创新升级公共资源交易“掌上办”服务平台、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提升大型户外广告审批效能与服务质量、完成首个“目录外+市域内分散”项目评审、华北区域“心电医学影像中心”项目落户济南高新区……一季度一系列改革形成叠加效应,让企业在业务办理全周期中感受“润物无声”的服务升级。
服务向外:用场景思维重塑政务生态
济南遥墙机场配套设施项目作为2025年省重大项目,面临建设周期长、验收交付紧等挑战。审批服务部创新实施“分期验收”模式,依据《高新区单位工程单独竣工验收实施细则》,在确保“质量过关、功能完整、分割合理”前提下,分期开展规划核实、消防验收等工作。该模式预计使项目提前6个月交付,有效保障机场运营功能分阶段释放,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审批保障。

当改革突破单点创新,便自然向更广阔的服务场景延伸。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是贯穿济南东西城区的交通“大动脉”,该线路的凤凰路站位于济南高新区汉峪金谷西侧,周边商务办公场所密集、人员出行需求大,是服务高新区企业群众的重要站点之一。为保障2025年重点项目建设,审批服务部创新审管互动模式,牵头出台《济南高新区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推行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集成服务,助力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以凤凰路站为例,实施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改革后,审批环节、现场勘察流程及所需提交材料均减少50%以上,项目手续办理整体效率提升60%以上。
服务场景的拓展往往始于细微处。济南高新区街舞协会负责人高女士体验到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 一次性领取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一套免费印章。这一便捷体验得益于审批服务部对社会组织登记“一件事”服务的升级,即推行“集成办”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强化信息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延伸服务触角,整合登记证书申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全链条业务,实现社会组织登记“一件事”再升级,压减材料10余份,减免费用5000多元,激发社会组织提升发展水平,发挥好行业引领作用。
更让企业暖心的,是服务的“颗粒度”。针对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特殊工时审批需求,工作人员带着政策进车间,逐岗梳理适用标准;为助力恒瑞项目如期开工,工作人员梳理开工前手续颗粒化清单,精准服务企业;以“一窗通办+数据共享”的集成受理模式,将济南万达国际电影城等四家影院电影放映许可证延期换证的办结时间缩至一小时内……一季度,这些主动靠前、精准入微的服务举措贯穿审批服务全链条,直击企业痛点,让审批服务从“坐等上门”变为“主动敲门”。
改革协同:构建政务服务共同体
改革的系统性突破,需要打破部门壁垒的勇气。2月22日,审批服务部联合舜华路街道办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举办“乐业高新”现场招聘会。140余家单位参会,提供2000余个岗位,涵盖多产业。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吸引4000余人参与,达成2500余人次初步就业意向,为经济市场注入新活力。3月22日,审批服务部与教育文体部联合举办“乐业高新·校企赋能”活动。活动将招聘会与校企合作洽谈会相结合,63家企业提供700余个岗位,还推动山东协和学院等院校与7家重点企业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实现人才供需“双向赋能”。

为破解企业“多头跑、重复审、耗时长”难题,审批服务部构建“三统一”协同审批新格局,统一受理标准、审查流程及数据共享。3月,漱玉平民大药房彩虹湖店等5家企业通过该模式同步完成多项资质办理,审批时限压缩60%,真正落实“减环节、降成本、增效率”。聚焦企业许可证注销“遗忘”痛点,通过“数据驱动+机制重塑”双轮联动,破解“僵尸许可”滞留市场隐患,实现经营主体“退市无感、风险清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审批服务部持续深入推进“联变联销”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部门协同、数智赋能,打造政务服务“高新样本”。
据悉,2025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新登记企业5200余户,同比增长9.16%,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数的19.24%,位列全市第一。截至目前,高新区内经营主体达14.5万户,其中企业达9.2万户,是全市唯一企业占比在六成以上的区县(功能区)。这些亮眼的数据,不仅是高新区营商环境吸引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区域经济蓬勃活力的生动体现。
记者:曹茜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