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济南报道

5万亿,5.6%!山东经济“期中考”成绩单分量十足——首次半年突破5万亿大关,生产总值达50046亿元,同比增长5.6%,三次产业增速全面跑赢全国大盘。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内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山东以“量”的攀升与“质”的突围,诠释了何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半年,山东承压前行,向新而进。审视这“5万亿”的成色,我们既要看到山东经济发展的韧性,要为来之不易的“稳”与“进”鼓劲,也需清醒洞察其背后潜藏的挑战与短板,从而为下半程精准发力、巩固向好态势锚定航向。

梳理山东“半年答卷”,你会发现,5万亿体量+5.6%增速是结果导向;13.4%的工业投资增长和装备制造13%增速是动能引擎;76.1%民企外贸占比和57.5%“一带一路”贸易占比是开放突破;农村收入增速超城镇是民生亮点。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山东正在构建经济系统的确定性。

山东发布公众微信号截图

具体来看,亮点一,表现在三重产业协同筑牢“确定性根基”。

农业“压舱”见担当。夏粮总产547.4亿斤,单产与增量双冠全国,禽类出栏激增18.3%,齐鲁大地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硬核科技,将“粮满仓”的命题转化为抵御风险的战略底牌。

工业“突围”显韧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装备制造业以13.0%增速擎旗,其中汽车16.2%、船舶21.1%、电子21.9%,印证“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跃迁的结构质变。

服务“赋能”拓空间。规模以上服务业81.3%行业正增长,商务服务、生态环保增速超16%——新业态正激活消费升级的“一池春水”。

亮点二,表现在动能逻辑的确定性。

内需撬动精准施策。今年上半年,山东汽车报废更新申请达24.7万辆,居全国首位;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新家电721.6万台;政策组合拳撬动近千亿元消费。

外贸突围主动破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7%,占进出口总额的76.1%。山东省进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贡献了全国近20%的增量。这个成绩是在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变局,特别是克服美国“对等关税”等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实现的高增长。

亮点三,表现在发展理念的确定性。

就业收入“稳中有升”。全省新增城镇就业65.8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快于城镇;民生支出占比近80%,让经济增长的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灶头。

创新与共享“双轨并行”。今年6月,山东省工信厅等25个部门单位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新升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800万元奖励。创新不弃乡土、增长不忘共富,“山东行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终极要义。

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锚定世界的不确定性,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每个车间、每寸田野、每次创新的躬身实践。

当5万亿的体量遇上41个工业大类的全产业链底气,山东下半程的发力点,就在这“确定性”的深耕与裂变之中,拼出一条通向十万亿的确定性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