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质检是生产最重要的环节,质检区也是我待在公司去得最多的地方!”4月中旬,在四川师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董事长张涛像往常一样在生产线上巡查。每天,他都会到生产线上走一圈,“食品行业最重要的是安全,不管市场做得有多大,这一亩三分地一定要看好!”
近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寻找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时代标杆。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四川师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探访张涛和他的师专面包的创业之路。
在流水线上,张涛一边认真检查刚出炉的面包,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行业内少见的功能性烘焙食品上,以此打开市场新的一片蓝海。”

张涛
创业历程:从地摊烧烤匠做起 为情怀转行进军烘焙行业
今年39岁的张涛是一名连续创业者,2008年,从大二开始,头脑灵活的他就在当时的四川理工学院营盘校区利用课余时间摆地摊卖烧烤起步,其后从大学毕业到创业的17年间,先后打造了“烤古烧•麻辣烤鱼”“烈火牛肉”等多个自贡餐饮知名品牌,其连锁门店最多时达到7家,成为年轻人聚会、娱乐的热门场所。
从大学毕业起张涛就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多次参加人社局、组织部、团市委、商务局等部门组织的技能提升培训,靠着勤学习、爱钻研,从一个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创业明星、创业导师、企业管理者;并收获了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成都市首批高层次人才、自贡市返乡创业明星、成都市“青羊之星”,成都市创新新星100人、自贡市互联网+创业大赛冠军、自贡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季军、自贡市自流井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之星”等诸多荣誉。

张涛在创业大赛上获奖
自己淋过雨,才知道为他人打伞——他一路走来的创业艰辛,让中省市媒体多次聚焦他的创业故事,也感染着身边很多人,至今他指导过20多个创业团队,直接及间接带动1600多人创业就业,先后受到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团市委、青羊区团委、自贡市委组织部、自贡市总工会、自贡市商务局等邀请举办创新创业公益讲座,帮助更多创业者走出困境。
从地摊烧烤匠干起,到多家餐饮企业的老板,正当事业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把这一切打破。正当张涛为事业的停滞而发愁时,一则网上的消息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这条消息是关于师专面包的,由于经营不善,本身为四川理工学院校办企业的师专面包濒临倒闭。”张涛说,大学四年,就吃了四年师专面包,他对“师专面包”这几个字有非常深厚的个人情感,“毫不夸张地说,我的青春就是吃着师专面包度过的。”
于是,张涛毅然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转行烧烤等餐饮,收购师专面包,进军烘焙行业。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正确决定,成为了他创业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师专面包当时有20多名员工,一条几乎淘汰不能用的生产线。收购后,我又陆续投入1600余万继续打造这个品牌。”张涛介绍,至2023年9月,师专面包建成3000平米的高标准、智能化生产线。现已成为自贡本土烘焙品牌NO.1,自贡行业市占率名列前茅的烘焙品牌。

张涛在生产车间(右)

张涛在检查产品
二次创业:被同行抄袭“爆款”产品,拿起专利武器保护自己
二次创业的张涛,凭着满腔热情收购了师专面包,但他却是个烘焙行业的门外汉。一个完全不懂烘焙的跨行从业者,是如何将一个濒临倒闭的烘焙品牌,做成市占率名列前茅、年产值数千万元的本土强势品牌的?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师!”张涛回忆起创业初期,感慨万千,“从产品设计、采购、打面、成型、醒发、烘烤、包装、质检,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现学现卖。师专面包的二代传承人黄鉴,三代传承人刘仲平、殷德红,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包装工,都是我的师傅。”
经过刻苦的钻研后,张涛迅速地掌握了面包制作工艺,同时他感觉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我学的是美术设计,面包的产品设计其实殊途同归。另外,市场拓展决定着企业的生死,需要我花大力气解决怎样卖的问题。”
6年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11个大大小小的烘焙品牌、560余家烘焙零售门店,在这个320万人口的城市,烘焙行业的竞争是红海、白热化、短兵相接的,甚至面临同行的直接“挑衅”。
“2023年的一天,我们的面包师傅告诉我,有家品牌想挖他过去。不仅是面包师,对方还在挖我们的渠道人员。”张涛回忆,这一切,源于对方盯上了师专面包的王牌产品“葱油面包”,这款爆品平均每天要卖几千个,是创造利润的主打产品,“对方一开始是模仿,后来仿制不出来,便动了歪心思,想挖走我们的人员。”
最后,张涛利用了专利申请来保护产品和市场,这也让他感觉到,一定要建立自己企业的“护城河”,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目前,师专面包的年产值有数千万元。虽然干出了一定成绩,但自贡的11个烘焙品牌中,个个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急切地需要做强品牌、做大市场。”

张涛在办公室
建护城河:打造核心竞争力,开创“产、学、研、医”模式
怎样打造这条企业赖以生存的“护城河”?6年的摸索,让张涛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师专面包这个烘焙品牌的“特色”之路。
“师专面包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69年的悠久历史,这个老字号沉淀的文化底蕴值得深挖。目前,师专面包已是四川老字号,拟于2027年向国家商务部申请‘中华老字号’。”在张涛眼里:几十年如一日,整天挑着师专面包满大街叫卖的孃孃们,本就是城市“别样的记忆和风景线”,这也是师专面包独有的“文化符号”,为此他和团队在重新设计师专面包商标与宣传语时,专门把这些“挑夫孃孃”的形象印了上去,还经常通过抖音等平台向消费者强化这一“品牌效应”。
张涛总在思考:“师专面包绝不能走和其他烘焙品牌同质化的路,其核心竞争力必须要靠不断创新和积累。”于是,张涛为师专面包制定了“产、学、研、医”的发展新路径。“好的产品线,离不开好的研发,我们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共建‘烘焙食品研发中心’,与四川省盐业学校共建‘烘焙预制食品产业学院’‘自贡市烘焙预制食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些研发中心,为我们打开广阔市场、开发拳头产品,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师专面包还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自贡市中医医院、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等医疗机构和高校广泛开展合作,为自贡市汇东实验小学、自贡市汇南实验学校、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自贡市第一中学校、自贡市蜀光中学、自贡市旭川中学等多所中小学研发减糖、减盐、减脂和高蛋白的三减食品。“比如,我们联合自贡市四所三甲医院研发功能性烘焙食品、药食同源食品(低糖高纤维面包、低GI、粗粮、益生菌糕点),覆盖术后康复、慢病管理等场景。”
张涛介绍,2024年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比已达自贡市场的80%。同时,还与这些医疗机构共建“健康食品联合实验室”,开发药食同源成分缓释技术。“功能性烘焙食品目前国内开发者较少,集中于北、上、广等地,我们应该是川渝地区的首批开发者。一旦打开市场,将是另一片蓝海。”
截至目前,张涛的师专面包已构建起13家零售门店+医院+学校+社区+挑担+电商的稳定销售渠道和研发中心,打造出行业内独特的“产、学、研、医”模式,建立起了属于师专面包自己独有的行业“护城河”。
谋划未来:在探索中创新,打造“中国高校烘焙第一品牌”
“功能性烘焙食品的市场巨大,接下来,我们还计划针对糖尿病患者、减肥人群、老年人群、少年儿童等特定群体,开发专门的功能性产品。”张涛说,烘焙市场虽然看似很卷,但其实顺应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这个市场还有很多的可能性,这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探索中创新。
6年来,张涛的努力没有白费,师专面包从濒临倒闭到持续三年保持区域市场增长率超行业均值3倍、首个在川渝地区实现“药食同源”产品规模化落地的消费品牌,还是唯一将传统老字号与医疗健康深度结合的烘焙企业,其间的艰辛难以言表,也让同行侧目。
“即使前路漫漫,但只要我们的方向对了,努力起来就很容易见到效果。”几年来,张涛推动师专面包传统烘焙工艺现代化转型,建立智能化食品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了60%,产品标准化率达95%。带动本地就业超500人,其中30%为下岗再就业人员、20%大学毕业生就业,获评“自贡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自贡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自贡市放心舒心消费者环境示范单位”等,并建立了“小麦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与10余家农户签订定向采购协议,助力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
“将师专面包打造成‘中国高校烘焙第一品牌’‘中国大健康烘焙食品领导品牌’!”展望未来,张涛掷地有声:“这,就是我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