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昌市人民政府_今日文昌】
2025年第十一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即将开幕,马来西亚是本届南洋文化节的“主题侨居国”。日前,文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远赴马来西亚,与当地文昌籍华人华侨面对面交流,畅叙乡情、共话发展。
文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文娟:“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踏入第十一个年头,而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建设也历经多年沉淀,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家乡文昌正以愈发开放包容的胸怀,热忱呼唤着全球侨胞的力量。马来西亚是本届南洋文化节的‘主题侨居国’,为此,我们专程奔赴吉隆坡,开启访谈交流之行,与华侨们面对面,共话发展与情谊。今天我们要访谈的这位嘉宾,展现了华侨领袖的视野与情怀。他既扎根于马来西亚的经济实践,又始终心系文昌故土,在双重视角下推动着中马合作的深化。”
文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文娟:“符博士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您作为海南文昌籍华侨的代表,请您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家乡情结。”
马来西亚精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符策勤:“我来自符家,就是符号的‘符’,算是在马来西亚一个很小的姓氏。我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所以我们最主要的传承就是我们的名字,都是中间那一个,都是有那一个名字的那个辈份。”
陈文娟:“辈份的排列。”
符策勤:“辈份的排列。所以都一直在传承,所以我记得当年我爷爷跟奶奶不懂得说普通话,就讲海南话,所以当时我讲最多海南话就是在家里面,所以深刻的印象当然就是我们海南籍在马来西亚、在餐饮业,都是我们上两代人所经过的一个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后来来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我们想做一个转变,所以不想再涉入餐饮业,我们就在各行各业,比如说经过教育,读书,读大学了以后我们就转行到其他了,所以就是我比较深刻的一个成长过程。”
陈文娟:“目前年轻一代华侨对祖籍地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隔阂,您认为应该怎样破除?”
符策勤:“其实我们华人青年肯定认同我们中华民族的,不管是大中华或者中国自己本身,其实我们还是以华人自居。青年人当然他们有受教育,他们还是认同中华文化,只是在籍贯上说,必须要说,比如说一定要回到海南吗,或者回到老家,他这一方面的概念就开始模糊了。我们要用一个新的元素来让他们重新认识海南,重新认识中国。”
陈文娟:“您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好方式重新吸引青年对家乡的这种情结和情怀?”
符策勤:“比如说,我们用这样的AI来去打造整个海南,尤其是文昌,我们老家,航天业这一方面,AI也好航天业也罢,所以能够打造成这一个比较独特的内容。再回到以往我们所做的冬令营、夏令营,我们里面注入学习AI,跟世界各地的航天人才接轨。今天我们文昌,我们一样可以打造一个这样的据点,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传承文化,也用科技用AI来传承,所以可能不需要我带我孩子过来了,或者是带孙子过来,反而是年轻人会自动自发就买张机票过来,或者是有人组织冬令营来跟航天AI来做交流的话,我在这里实地可以看到很多的体验。所以就是我能够提出的一个小小的建议。”
陈文娟:“最近您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做《得AI者得天下》,那是否呼应了当前科技竞争的核心逻辑?”
符策勤:“主要整个的启发跟学习AI就是我当时去了这一个杭州乌镇出席了互联网大会。后来进入了AI都是我向中国学习的。后来我自己觉得有责任我所看到的所学习到的把它带过来,最后就写了《得AI者得天下》。”
陈文娟:“华侨群体在AI时代的中马合作中能发挥哪些独特作用?就您个人的发展来说,有没有相关计划?”
符策勤:“有,我一直都有想法。我经常到海南,包括在海南大学那一次的自由贸易港的交流以后,我心里就是说,主要是以科技跟人才的交流,包括金融还有港口这四大板块,可以塑造成作为一个国际港口跟尤其是东南亚、马来西亚。因为在大中华以外,最多华人的据点地方就是东南亚,所以我觉得在我们同宗同种同语言之下,当然包括其他的语言英语,我们可以在这一方面,海南这一方面多做人才的交流,就是我的一个心愿。”(记者:陈文娟)
责任编辑: 唐彩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