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口是根据个人体质、所患疾病及治疗方式、天时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宜忌某些食物,以避免加剧人体阴阳失衡,影响疾病预后或引发新的疾病,损害健康。

我在临床上病人常常问我是否需要忌口,西医不太讲究忌口,谈忌口也比较笼统,如肥胖者忌食肥肉、糖尿病者忌食甜类食物,高尿酸者忌食海鲜及动物内脏等。

中医非常讲究忌口,包括不同体质的饮食宜忌,四季养生饮食宜忌,以及五脏不同疾病的饮食宜忌。

中医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将须忌口的食物分为以下几类。

辛辣类:辣椒、胡椒、生姜、大蒜、韭类、花椒、青葱、芥末、酒类等。

生冷类:西瓜、梨子、柿子、菠萝、香蕉等生冷水果;萝卜、白菜、苦瓜、竹笋、蚕豆等寒凉蔬菜;冰棒、冰淇淋、冷藏饮料或果品等冷冻食品。

甜类:白糖、红糖、各种糖果、糕饼、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龙眼、甘蔗等水果;

腻类:猪油、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和油炸、烧烤食品。

发物类:蛋、虾、蟹、鹅肉、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狗肉、竹笋、芥菜、木薯、南瓜、韭菜、胡椒等。

海腥类:虾、蟹、螺、贝类、带鱼、海鳗、乌贼、鱿鱼等水产品。

1、不同体质宜忌的食物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体质为先天禀赋,但后天环境,如饮食习惯,居处环境,形志苦乐,甚至患病用药等,都可能引起体质变化。

中医把人的体质归为九种体质——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每种体质都有饮食宜忌,例如阳虚者,忌服寒凉、生冷食物,不宜过食凉性的瓜果菜肴;阴虚者,忌食温燥伤阴的辛辣食物。痰湿体质,忌食温燥发热的食物;湿热体质,忌食助湿生热的食物。

2、不同季节宜忌的食物

季节的变换,人体会对外界气候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需适时调整饮食。春季多湿,肝胆气旺,脾胃相对较弱,饮食上应当减酸宜甘,培养脾气,适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类,不宜油腻辛辣,以免内生火热。

夏季热邪挟湿,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特别是不要贪食生冷瓜果。

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因此易发咳嗽,应当滋阴润肺,少食辛辣,不宜过食辛温大补之品。

冬季万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勿食冷食,冬季对体虚、年老之人是进补的好时机。

3、不同地域宜忌的食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地势的高低、水质的差异,习性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有所差异。

比如北方天地所闭藏之域,地势高气候寒冷,宜食温热而多汁之酥酪和牛羊乳,忌用寒凉之品;

南方湿热之地,应少食温燥助火之物,生活在内陆的人,日常饮食中少有“海鲜”,生病期间当注意忌口;而沿海地区长期以海产为主食,则一般不会忌虾蟹生鱼;

长期食用牛羊等动物肉类的内蒙新疆等地的人们,在疾病期间一般不需要忌食牛羊肉;而对于平时很少吃牛羊肉的人来说,疾病时期可能就需要忌口。

4、不同疾病宜忌的食物

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抽风病人忌食发物,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感冒期间一般是不应服补药的,因为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外邪,所以常常用一些发散药物,祛邪外出,此时用补药,则会出现“闭门留寇”,不利于感冒的治疗。

如果出现感染、炎症,温补中药也有可能加重病情,使病情迁延难愈。

5、不同药物宜忌的食物

中药之间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既然药食同源、同理、同效,那么药物和食物之间,食物和食物之间,也会存在配伍禁忌。

比如药性和食性之间会出现寒热相克,故使用寒药治热病,要忌食温热食物;用热药治疗寒病时,要忌食寒性食物,以免食物与药物性能相拮抗,抵消治疗作用,如人参恶萝卜,羊肉反半夏;猪肉反乌梅等。

此外,服药期间一般忌浓茶、绿豆,浓茶中的很多成分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绿豆能“解百药毒”,对药物疗效可能有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