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审查是指 对案件是否立案进行的审查程序。具体来说,它涉及以下方面:

公安侦查机关的立案审查

立案审查是公安侦查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一个程序。公安机关会对举报的材料进行审查,确认事实是否存在,是否符合刑事立案的条件。如果符合条件,侦查机关将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如拘留或逮捕等。

法院的立案审查

立案审查也是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进行的程序,通常在7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审查决定。符合条件的案件将被立案,不符合条件的则裁定不予受理。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区别

立案登记制自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取代了之前的立案审查制。在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处理,不再需要法院对案件进行实质审查。

纪检部门的立案审查

对于官员的立案审查,这通常是纪检部门办案的开始。在立案审查前,纪检部门会进行调查和收集证据。立案审查后,通常会查出问题。

总结:

立案审查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程序,用于确定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不过,自2015年起,我国已经逐步从立案审查制转向立案登记制,以简化流程并提高司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