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心理是指 曾经因犯罪被判处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法定期限内再次犯罪的罪犯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通常包括:

反社会人格:

累犯往往缺乏对社会规则和法律的敬畏,表现出对社会的敌意和蔑视。

自我中心主义:

他们在犯罪过程中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忽视他人的权益,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侥幸心理:

累犯通常认为自己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因此在犯罪后往往不会悔改,而是继续犯罪。

自负心理:

这类犯罪者往往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够逃避罪责或操纵审讯结果。

顽固心理:

累犯可能对法律和道德规范抱有抵触情绪,缺乏悔罪意识,拒绝接受教育和改造。

冲动心理:

在某些情况下,累犯可能因一时冲动而犯罪,或在犯罪过程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

不合理需要:

累犯在被捕前往往没有以合理的手段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通过犯罪来获得满足。

犯罪动机的强化:

累犯由于多次犯罪,其犯罪动机往往得到加强,犯罪与不犯罪的动机斗争趋于平缓。

认识上的狭隘性和情感上的扭曲:

累犯由于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感知外在事物时,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评价和认知,形成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等消极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累犯心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多个方面的负面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使得累犯更容易再次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累犯的改造和教育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防止再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