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动物界的“跳高冠军”,它们能跳到自身身长40倍的高度。
不过,和今天的主角比起来,跳蚤可就“太嫩了”。
这种动物叫“黄头长沫蝉”,它的跳高纪录是在70cm左右。
70cm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换成一个身高1.8m的人,相当于这个人一跃而起,蹦上了180m的高度。就是这么夸张。
不过,对黄头长沫蝉来说,这还不是它最厉害的本事。
黄头长沫蝉以植物的汁液为食,这没什么奇怪的。
奇怪的是它们的“用餐”位置:在植物的“木质部”——也就是植物中将水分和矿物质从根部向上运的组织。
靠木质部获得营养,效率实在太低了。
首先,想吃到木质部里的营养物质,黄头长沫蝉就得产生足够大的吸入压力,才能把里头的东西吸到嘴里。科学家最近发现,这个吸入压力竟然达到了1.6兆帕。
1.6兆帕是啥概念?相当于你坐在自由女神像的头顶,用吸管吸一杯放在地上的果汁。这对你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强如大象,也只能产生0.02兆帕的吸入压力。(生活不易,蝉蝉叹气
其次,好不容易吸出来东西,营养价值其实并不高。这就导致黄头长沫蝉不得不一直吸吸吸吸……边吸,边排,边吸,边排。
黄头长沫蝉若虫
沫蝉沫蝉,最大的特点还是“沫”。
如果你经常出门,应该在一些植物上看到过白色的泡沫。这些泡沫很可能就是沫蝉若虫(可以理解为沫蝉宝宝)留下的。
沫蝉若虫会从直肠分泌一些粘液,粘液也接触到空气后就会形成泡沫。泡沫主要有两个作用:隐藏若虫;保湿防晒。
如果被捕食者发现了,泡沫能起到额外的作用——
嗨,怎么说呢,有机会你闻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