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洒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明月社区的楼道,79岁的扈志花老人手提菜篮,在三楼转角轻轻拉开一把暖橙色的折叠椅,脸上漾开了笑意。这把椅子,源自东营市慈善总会发起的“转角遇到爱心椅”项目,既是便民设施,更是城市慈善网络中一个温暖节点。

“转角遇到爱心椅”项目由东营市慈善总会统筹推动,早在启动之前,就历经了扎实的调研与规划。工作人员耗时三个月,深入全市136个老龄化率超过60%的社区,细致记录老年人爬楼痛点、转角空间尺寸甚至居民对座椅颜色的偏好,真正让每一处安装都精准回应实际需求。

截至目前,东营市慈善总会的项目台账上记录着这样的温暖数据:东营区281把爱心椅覆盖42个老旧小区,广饶县180把椅子进驻12个社区,利津县196把椅子扎根于黄河岸边的居民楼中。这些椅子不仅统一采用醒目的暖橙色,更以壁挂折叠、节省空间的设计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该项目背后,是一套成熟、规范的慈善运作体系。自2022年起,东营市慈善总会推动建立“市—县—乡—社区”四级慈善工作网络,并出台《关于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年间,全市已成功设立132支社区慈善基金,累计整合社会慈善资源670余万元。

“转角遇到爱心椅”正是东营市慈善总会这三年重点孵化的117个民生项目之一。它与“窗帘之约”“幸福晾衣杆”等项目协同推进,精准对接社区治理细微之处,累计服务群众超过42万人次。通过“居民点单、基金接单、志愿者派单”的创新服务机制,市慈善总会构建起“需求-资源-服务”闭环,确保每一份善意都能落地有声。

除了硬件设施的投入,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持续运行的信任基础。市慈善总会通过健全全流程监管体系及社区基金自治管理,保障每一笔善款透明高效使用,也正因此,居民们也以主动爱护、加装防尘罩等微小举动回馈这份关怀。

一把爱心椅,不仅为老人提供休憩的“喘息空间”,更折射出东营市慈善总会以人为中心、扎根社区的慈善理念。慈善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楼道的转角处,存在于一座城市对每一个微小需求的真诚回应之中。(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