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自市雨过铺街道雨过铺社区,一座斑驳的老粮仓正焕发新生机。透过印刷机的轰鸣声,2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这里不仅是红河新世纪创意印务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更是雨过铺街道推进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建设,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精准匹配人岗需求促就业的生动体现。



走进红河新世纪创意印务有限公司的印刷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高速运转的印刷机。这台每小时可处理18000张(幅)面纸的智能设备,正将蒙自蓝莓、番茄、枇杷等产品的包装盒源源不断输向全国市场。



红河新世纪创意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文国说:“我们工厂是以商务印刷为起点,农产品包装为主营业务的印刷包装企业,主要针对的是农产品的高端包装礼盒、精美礼品为主营业务。”



据陈文国介绍,2013年他从红河学院毕业后,在蒙自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在印制宣传物料时,偶然发现印刷市场在蒙自属于空白。机械专业的他觉得印刷行业是一个商机,在2017年创立了红河新世纪创意印务有限公司。创业初期的困境远超预期,进口设备采购资金缺口、专业技工短缺、生产场地受限等问题接踵而至。为此,雨过铺街道专项工作组主动上门,根据企业需求与困难,将闲置十余年的老粮仓改造成标准化车间,并通过租金减免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助力企业顺利安家。



陈文国说:“在工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2022年成为了红河州专精特新企业,此外环保部门、雨过铺街道办等也经常过来指导和传达政策。在我们的创业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多维度的扶持,可以说没有这些政策的‘及时雨’,我们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快速站稳脚跟。”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发展迅速。2024年,公司引进的先进印刷机搭载色彩管理系统后,掌握UV印刷、深压纹、模切、烫金、浮雕工艺,印制的礼品盒可以还原农产品真实感、果皮纹路、凸显色泽,满足高端包装的严苛要求,日生产量可达10万只以上,极大地满足了本地农产品出货效率。


随着产能提升,用工需求也相应增加。为此,街道还联合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让务工人员能够快速掌握技能。


李斯迪

红河新世纪创意印务

有限公司务工工人


我是雨过铺本地人,我在这儿主要负责设计和处理客户发来的文件。在这儿上班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上下班通勤时间短,每天都可以回家,收入也可观。



雨过铺街道通过引导红河新世纪创意印务有限公司将沉睡的“老粮仓”打造为现代化文印工坊,走出了一条“产业+文化+就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近年来,该街道聚焦“群众家门口就业”愿景,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家门口务工车间”专项工作小组,构建“街道-村(社区)-企业”三级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引入“小而特、小而精”企业,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问题。


作者:沈阳燕、尹樊羿

编辑:肖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