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红色警务”,打造红色警所,持续组织警力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生、护民安活动。4月8日,记者从井冈山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获悉,为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该所在推进全方位、多元化防控体系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并取得良好成效。

  “井警有调” 警网融合

  “请你们派出所评评理,这样的行为到底对不对!”3月29日,辖区居民袁某华因水渠倒灌一事,向民警求助。原来,袁某华与袁某毗邻而居,两家共用一条排水渠,去年雨季,因暴雨冲刷,水渠内部分坍塌导致排水不畅,袁某华家因地势较低,雨水曾多次倒灌进入其家中。

  直至今年3月,袁某华打算拓宽这条排水渠,便运来水泥准备加固拓宽。但在施工途中遭到了邻居袁某的阻拦,称拓宽水渠会占用其家的宅基地,双方因此争执不休,多次发生纠纷,水渠拓宽计划不得不搁浅。

  得知该情况后,古城派出所依托“井警有调”机制,组织起一支由派出所民警、镇村干部、乡贤等组成的调解队伍前往现场调解。在了解完情况后,调解队人员以亲戚、邻里关系为突破点,对双方进行情感唤醒,并对争论不下的水渠问题进行释法明理,解开双方心结。

  最终在调解队伍的不懈努力下,双方划清了水渠界线,并打下了划分界线的木桩,袁某华得以重新施工。

  “这只是我们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的一个案例,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缩影。”古城派出所所长周万清介绍,该所创新构建“3+N”警网融合调解机制,将古城镇35个综治网格与9个警格无缝衔接,进而形成“矛盾格中调、风险网中控”的精细化治理格局。

  同时,该所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以公安治安队伍为主、基层调解队伍为辅的群众纠纷调解体系,激发红色动能,构筑起“社会治安社会治”的新格局。

  巡逻宣传 群防群治

  “近日,随着气温升高,辖区群众下水玩水的情况开始增多,大家在巡逻的时候,记得提醒广大群众,谨防溺水。”4月8日上午,古城派出所“平安义警”队伍巡逻前,周万清向队员们发出提醒。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周万清介绍,古城派出所因地制宜组建“平安义警”队,义警队员由综治干部、村干部、退休党员等组成,形成群防群治“漫山红”,通过定期培训,义警队员在“夜间巡逻、纠纷调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古城工业园区企业上夜班人员较多,且出行方式多为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周万清举例说,民警们联合平安义警队进车间、进班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同时,增设工业园区夜间巡逻岗,在夜间上下班时间段开展巡逻,保障企业员工出行安全。

  与此同时,古城派出所还将矛盾纠纷摸排与法治宣传融入到日常的巡逻走访中,通过创新反诈宣传模式,以警民恳谈会、反诈宣传故事会等方式,向群众汇报派出所工作,宣讲近期发生的电诈套路,用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群众入脑入心。

  上门走访 解决难题

  除了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巡逻防控工作外,古城派出所还尤其注重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我们的小孩行动不便,你们民警带着照相馆工作人员到我家来办证,身份证到了又第一时间送到家里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拿着制作完成的身份证,张大叔感激地对民警说。

  据悉,古城派出所积极响应并落实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将“双熟机制”(人熟、地熟)与“放管服”充分融合,开展“映山红代办”实践活动,使“上门服务”和“跑腿服务”等贴心举措融入到民警走访活动中。

  “我们把大走访工作与日常警务工作有机结合,创新实行“三七工作法”,民警30%的时间在所里办公,70%的时间在责任区走访,听群众意见、听群众难处、听群众心声。”周万清告诉记者,该所还组织开展了“全要素网格”+“警务网格”双网融合工作,使网格成为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阵地,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第一平台,实现了矛盾格中调、风险格中控、案件格中防、要素格中采、服务格中优。(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陈咏晨 刘鸿 龚辰欣 记者程呈)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