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把理想扎根在田野,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近日,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颖老师带领“乡野知行”社会实践团队10余名学生深入新乡、禹州两地的科技小院,开展“战略联建促发展,校地协同助振兴”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新乡。在杨街村科技小院负责人刘家鑫和王府庄村科技小院负责人张宝冲等同学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高校+政府+企业+农户”四方联动模式,现场观摩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监测平台等科技应用场景。通过实地操作与交流研讨,同学们对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禹州科技小院,实践团成员与驻地研究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当研究员又当技术员。他们白天参与田间管理实践,夜晚与当地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互动中深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解。

“校地协同,站院联建”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创新项目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该项目发挥河南各地农技推广网络健全、科技小院师生常驻一线的优势,双方合作建立推广团队,以服务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宗旨,聚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和校地协作开展成果转化新路径,重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小院师生在生产一线参与生产、指导实践,帮助农民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业、农村的发展。通过科技小院这个平台,既强化了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又为地方发展注入专业智慧,真正实现了校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