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办法活了,可帮我通知家人处理我的后事吗……”4月7日18时30分,四川绵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一个特殊的求救电话,一名男子称自己心灰意冷,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4月9日晚,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接到救助电话后,接警员在20分钟的聊天开导中,成功得知了报警男子的位置,于是一边安排民警前往,一边在征求其同意的情况下,启动“警医联动”处置机制,联动新开通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让24小时在线值守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与报警人直接对话。

经过35分钟的耐心引导与安抚,在警医联动下,成功将这名男子救下。

绵阳市公安局110接警服务台

因感情纠纷男子欲轻生

接警员开导20分钟获知其位置

“我没办法活了,可帮我通知家人处理我的后事吗……”4月7日18时30分,绵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一名男子报警,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接警员董浩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时报警男子情绪较为激动,他一边用温和耐心的语气安抚对方,一边引导交流,希望能得知报警人的地址,但是报警人一直不说自己在哪里。

在通话中,经过初步开导,董浩与报警人建立了初步的信任。报警人随后慢慢诉说起自己的事情。他称自己30岁左右,想轻生是因为感情纠纷。

“我继续开导,特别是在说到他如果轻生了,年迈的父母会怎么办?可能就是这句话,让他心里受到了触动。”随后,董浩抓住时机,在开导的同时,慢慢引导报警人说出了自己的位置。此时,他们已通话20分钟。

警医联动,三方通话

医生心理疏导,民警成功救人

获取关键信息后,董浩立即在便签上写下:高水川交大桥桥中央,轻生意向。示意同事通知附近民警立即赶往现场。

“得知了地址,救援就成功了一半。”董浩说,但是,一刻没有救下报警人,救援就一刻不能放弃,“因为他是感情纠纷导致有轻生意向,我就咨询他的意见,是否需要和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交流,报警人同意了。”

于是,绵阳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警医联动”处置机制,联动新开通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让24小时在线值守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与报警人直接对话。

“你身边有没有可以坐下的地方?有啥子困难跟我们说,我们一定帮助你……”随后,心理医生运用专业技巧缓解报警人心理压力,为现场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在心理医生和报警人通话15分钟后,对讲机中传来好消息:“报告,人已救下,暂无生命危险。”辖区民警抵达现场后,联合心理医生成功打消报警男子的轻生念头,避免了悲剧发生。

高效联动、“秒级响应”

实现1+1+1>3的救援效能

4月9日,绵阳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去年5月,绵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与绵阳市心理援助热线(市第三人民医院)携手共建的“110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警医联动工作机制正式运行,并设置开通了专席,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行。

据介绍,在接到此类警情后,警方会迅速根据报警人所在位置,指令周边警力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同步联动新升级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及时对报警人采取专业的心理疏导。

“专业互补下,实现1+1+1>3的救援效能。”该负责人介绍,民警赶到现场实施救援、稳定现场秩序,防止报警人实施极端行为。心理医生依托心理援助专线,实现了现场处置与心理干预同步联动,填补了传统接警中专业心理干预的空白。同时心理医生全程介入,有效降低报警人极端行为风险。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联动处置多起相关求助警情。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编辑 郭庄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