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骑手在红山路社区“暖新联盟驿站”,查看挂牌上的服务项目。 (全媒体记者刘青霞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刘青霞)4月6日清晨,23岁的美团骑手赛米江・喀迪尔骑着电动车穿梭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新民路街道的大街小巷。作为新就业群体的一员,他和同伴们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外卖、快递等生活服务输送到每个角落。
“以前我们就是城市的过客,现在不一样了。”赛米江・喀迪尔指着路边醒目的“暖新联盟驿站”说,大伙习惯将外卖员、快递员称为“蜂鸟”,这里24小时亮着灯,就像给“蜂鸟”准备的归巢。
畅通道 勤走访
新就业群体说话有人听、需求有人问
穿梭于巷道,美团骑手依布拉音木・阿不力米提发现了新变化——小区楼栋标识更清晰了,路标指示牌也焕然一新。
“以前这些标识很模糊,我找个楼栋要绕好几圈。”依布拉音木・阿不力米提说,现在楼栋号码和路标指示牌清晰了,能直接找到目的地,送餐至少节省5至10分钟。
这些变化离不开新民路街道党工委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怀。今年年初,新民路街道党工委的工作人员在辖区实地走访了解,并逐一记录下“蜂鸟”工作中的不便,启动了针对新就业群体的暖心行动。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街道充分挖掘利用辖区资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店铺、银行网点等场所,精心打造了十余处“暖新联盟驿站”,为骑手们提供休息、充电、饮水、如厕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找路不方便”“想要个歇歇脚的地方”“充电难”……骑手们你一言,我一语,工作人员认真记录着,并很快实现一个个“微心愿”:街道规范了各小区的楼栋标识和路标指示牌,让骑手们告别“找路难”的烦恼;引入6处换电柜和10处充电宝设施,解决骑手们的“电量焦虑”;“暖新联盟驿站”里的饮水机、充电插座、微波炉等设施样样俱全。
“说话有人听,需求有人问,我心里暖暖的。”在红山路社区门口的“暖新联盟驿站”,依布拉音木・阿不力米提和伙伴们聊天时感慨。
驿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24小时都开着门,骑手们随时都能进来喝水、休息。
正说着,外卖骑手王建国走进驿站,给手机充上电,接了一大杯温水。“充电、休息都方便,这是我们在路上的‘家’。”
心交心 齐发力
新就业群体变身社区治理“合伙人”
“张师傅,3号楼2单元有户独居老人,麻烦你们今天中午给她送个餐。”在红塔社区,工作人员李万元正在给骑手张伟布置“任务”。如今在新民路街道,像张伟这样身兼社区治理“合伙人”的骑手有72人。
李万元说,骑手们熟悉社区的每个角落,是最理想的“眼睛”。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微信群,里面都是骑手反映的辖区里的问题:某小区消防通道被占、某处井盖破损、某户阳台堆放易燃物……这些问题90%都能在当天解决。
在南大湖社区,“外卖到家、宣传入户”活动正火热进行中。
4月6日上午,外卖骑手李亮轻轻敲开顾客的家门时,随外卖一起递上的是一份防诈骗宣传单。
顾客接过外卖和宣传单,高兴地说:“这服务真周到,吃饭还能学防骗,谢谢了!”
“蜂鸟”们每日都在和时间赛跑,为何愿意花时间做社区治理“合伙人”?
采访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外卖小哥想了解法律知识,新民路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就送教上门,围绕劳动合同应该怎么签,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妥善处理等骑手常见问题一一解答;节假日期间,红山路社区工作人员、辖区爱心商户、快递员和外卖员等一起包饺子、炸油香,其乐融融。
红山路社区设立了“小哥心声码”和“小哥回音壁”,美团骑手赛米江・喀迪尔留言:“长时间骑车身体有点吃不消。”很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体检和推拿。
今年3月,红山路辖区内的30余家商户联合成立了“暖新联盟驿站”。京东便利店提供了50件夜间反光马甲,为骑手们的夜间出行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归属感。”张伟说,参与治理“家”,他们都干劲十足。
外卖骑手李亚强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温暖经历:“有时候送餐时,居民还会塞给我热馕、水果,让我心里暖暖的。”
每天在路上,他们奔波于千家万户及时将外卖送达,同时沿途宣传反诈知识、安全出行,及时反馈看到的各类问题。
水磨沟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陈怡雯说:“我们要让每只‘蜂鸟’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获得成长,成为城市的一分子。他们不仅是城市的服务者,更是城市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夜幕降临,赛米江・喀迪尔的手机再次响起了新订单提示音。他骑上电动车,笑着说:“现在送餐感觉不一样了,因为我知道,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总有一盏灯是为我们亮的,那是对我们的尊重和关怀。”
赛米江・喀迪尔的电动车灯在街巷中划出一道温暖的光轨,宛如无数“蜂鸟”正带着一天的疲惫和收获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