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备显著的绿色特性。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优势,不仅有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还能引领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具有绿色优势

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表现形式,而绿色是科技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方向。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推动减排降碳方面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优势还体现在要素组合创新方面。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衡量要素投入配置是否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明显提升,绿色化水平始终是最基础的指标和依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依靠资源要素外延式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做大做强绿色制造业

制造业是加快绿色转型的重要领域,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河北作为制造业大省,要深入挖掘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特质,在制造业领域大力推进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形态,建立全新的全要素生产率考核体系。同时,在原料端、能源端、生产端、治理端、产品端等关键环节,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协同推动降碳减排与效益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河北毗邻京津两个创新高地,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京津创新资源,在改造和创新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要以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为抓手,深入推进制造企业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艺流程的新技术研发应用,深入挖掘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潜力,分类施策推动产业升级,淘汰高污染、低效能的落后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紧紧跟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新趋势,积极培育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兴产业,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发展绿色服务业

绿色服务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科技研发、绿色金融等绿色服务业,既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效能的重要保障。要持续强化科技研发、培训咨询等服务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聚焦大数据、量子技术、绿色环保等前沿领域及新经济业态,开展针对性研发服务。同时,围绕重点产业与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新型供应链体系,深入实施强链、补链、稳链行动,促进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属性和安全韧劲。

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优势,要从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本地特色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以服务业为纽带,深度链接京津乃至全国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资源。同时,持续完善体制机制,立足全产业链、供应链,强化科技研发、配套创新及产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撬动作用,推动绿色先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等,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高新高效绿色产业服务集群。

壮大绿色能源产业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动能源清洁转型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在我国,以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加快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提高到32.6%。国家能源局在《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河北作为能源消耗大省,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先立后破,紧抓国家大力发展风光电产业集群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依托坝上高原、太行山、燕山及其丘陵地区的土地以及海岸线资源,大力布局风电、光伏项目,同步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新介质储能技术研发,促进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同时,聚焦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用能领域,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全面拓展绿电生产、交易及应用场景,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力度,积极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建设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提升绿色能源在能源生产和用能中的占比,有效驱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优势体现在多领域、多层面,蕴含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产业转型和产业创新的各个方面。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质生产力的全领域、全链条、全环节和全要素,以系统思维和系统性举措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共进,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作者:李利军,系石家庄铁道大学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