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订的餐到了,请慢用。”3月17日中午,平武退休教师舒登富像往常一样,通过手机下单在幸福餐厅点了西红柿炒蛋和红烧肉,不到半个小时,餐厅的工作人员就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了他的家中。

舒登富退休过后便和老伴儿生活在一起,老伴儿出门后,独自在家的他便想到了幸福餐厅的送餐到家服务。
“这个非常符合我们老年人的愿望,老年人动作、行动都不是很利索,送餐上门省去了买菜做饭的麻烦,很方便。而且,他们菜品营养均衡,还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舒登富说。
老有所养,既是千万家庭的“家事”,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事”。
近段时间以来,平武县幸福餐厅通过一键下单、免费送餐上门的模式,打通养老助餐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饮食的新选择。

每天中午,幸福餐厅内就会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厨房里,红烧豆腐、肉丸子、红烧肉等饭菜冒着热气出锅,食堂工作人员迅速化身为外卖“骑手”,打包好菜品,开始送餐。

“银发外卖”以线下老年食堂为支撑,吃的也是一份放心和实惠。平武的幸福餐厅面向全社会开放,同时对就餐老年群体进行补贴,并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这一政策的实施直接缓解了一部分老年人的经济压力,让老年群体一日三餐变得省事又安心,真正实现“食无忧、乐享老”。

“目前,我们为县城所有小区都提供配送服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除配送费,一般是在手机上预订,有的老人不会用手机的,我们也可以帮忙代订。自推广以来,餐厅的订单量稳步上升,大家的反响都特别好。”幸福餐厅负责人申晨宏介绍道。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
免费送餐上门,不仅可以为行动不便或独居老人提供便捷的送餐服务,还能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服务更多老年人。
平武县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在县城设置更多的助餐点,逐步在重点乡镇建成‘老年餐桌’,探索‘多户搭伙’‘邻里互助’的助餐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老年人用餐服务需求,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就近吃上放心餐。”
记者手记
老龄化浪潮下,“如何养老”已成为全社会的必答题。平武县的“银发外卖”服务,以一顿热饭为切口,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温暖而务实的解法。通过“手机点单+免费配送”,不仅解决了独居、行动不便老人“吃饭难”的痛点,更以补贴政策减轻经济负担,让“老有所食”成为日常。
这一模式的成功,在于精准捕捉了老年需求与社会资源的结合点。幸福餐厅以政府补贴为支撑,整合社区力量,既保障服务公益性,又借助市场化运作提升效率。其意义远超“送餐”本身——它通过“舌尖上的关怀”,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然而,如何让服务可持续,仍是关键。未来需多方合作探索长效机制,避免“昙花一现”。同时,平武的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启示:养老创新未必需要宏大叙事,从一餐饭、一次配送做起,同样能织就幸福晚年。当更多地方愿以“小饭碗”盛放“大民生”,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或将化为温暖的机遇。
(金伟 涪江观察记者 任露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