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德州市代管,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环渤海经济圈,境内皆平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总面积99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2月,全市下辖9个镇、2个街道。 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8.13万人。

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唐朝天宝元年(742年),设禹城县;1993年,撤县设市。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济南“携河北跨”战略叠加区,是鲁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两高铁、两高速、四条国省道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禹城市曾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获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2年,禹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4亿元,同比增长4.4%。

风景名胜

禹城存留遗迹遗址较多。近年来,通过兴建修缮系列文化景点、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禹王亭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馆内具丘山遗址于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龙山文化古遗址。大禹公园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另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分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州高新区)、禹西生态农业观光园。


名优特产

五香脱骨扒鸡

山东历史传统名吃——五香脱骨扒鸡,最早创产于禹城,因其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肉烂脱骨、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远近闻名。据传乾隆年间就盛传全国,被列为山东贡品之一。民国八年(1919年),载入《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列为《中国名菜谱》145种名菜之首,并有“脱骨扒鸡、宗法禹城”的记载。

沙河辛西瓜

辛店镇北部地处黄河故道,属典型的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达0.8%以上。该镇沙河辛村及其周边村庄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培育的“沙河辛西瓜”个大、皮薄,所含维生素及矿物质均超普通西瓜。2015年10月,“沙河辛西瓜”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以面粉、植物油、动物油、五香面、精盐、芝麻为主要原料,用特制的三合土泥糊制的炉子烤制而成的。具有焦酥、焦黄、五香味、芝麻香等色香形味俱全的特点。

棒仔鸭

“棒仔鸭”选用樱桃谷瘦肉型鸭为材料,经18种中草药浸泡腌制,果木炭火烘烤,高汤酱制风干而成。

泡子糕

泡子糕是用米粉(江米或黄米)、糖稀、生油配制而成。

著名人物

张起岩(1285—1353年),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穆公。历任侍御史、燕南廉访史、监察御史、翰林承旨等职务,是辽、宋、金三史总裁官;其为官廉政,敢于打击豪强、为民除害,且学识渊博,善篆、隶;著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传世作品。

韩金甲,禹城韩寨回族人,清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武进士第一名。

王明奎(1874—1944年),禹城五香脱骨扒鸡创始人。市中街道月牙湾村人。18岁时,学煮扒鸡,后求一老中医选配五种药料调味,制出的扒鸡,五味溢香,名为“五香扒鸡”。又因手提鸡腿,骨肉分离,起名“五香脱骨扒鸡”。

王克寇(1916—1944年),原名王汝清,鲁西北四区基干二团政委。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大小战斗百余次,对党忠诚,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在鲁西北地区声望很高。1944年5月,王克寇率部队攻打东阿县牛角店伪军部,不幸中弹牺牲。

马毅之(1912—1954年),中共禹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梁家镇马家桥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在连五高小学组建了中共禹城县第一届委员会,任书记等职。历任豫西三十五团政委、临江中心县委书记、中央二机部党委副书记等职。

于曼青(1916—1939年),原名于春溪。禹城市李屯乡李屯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任中共禹城县委书记。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旅禹城工作团团长。1939年4月,任范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四营教导员。同年7月,在潘店伏击战中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