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计提是企业根据员工的工资条款、劳动合同以及公司的薪酬政策,计算出当期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并将这笔费用计入相应会计科目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计提步骤和会计分录:

确定计提工资的金额

根据员工的工资条款、劳动合同以及公司的薪酬政策,计算出当期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这通常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

核对未支付工资

对照员工的出勤记录、工时记录等,核对实际应发工资与已发放工资的差额,确保计提金额的准确性。

会计分录

在会计期末,企业需要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来反映工资的计提。典型的会计分录是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工资费用”科目。这样做是为了将当期未支付的工资费用计入当期的成本和费用中,以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具体分录如下:

计提工资时:

```

借: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工资(应发数)

贷: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

```

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

借: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社保

贷: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

实际发放工资

实际发放工资时,应根据员工的工资明细表进行发放,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

借: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 其他应收款--社保、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现金

```

上交社保和个人所得税

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当实际支付工资和社保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分录:

```

借: 工资费用

贷: 银行存款

```

通过以上步骤和会计分录,企业可以准确计提工资费用,并在实际发放工资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