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观设计
前脸依旧是经典的阿斯顿马丁梯形进气格栅,线条以及轮廓进行重新的设计,符合当下宽体、大嘴式进气格栅的审美。
远近光大灯组的排列方式十分精致特别,采用了花瓣形十字排列方式的LED灯组,毕竟作为新晋换代车型定位在这个价格区间,如果再用老掉牙的氙气大灯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蚌壳式的引擎盖几乎覆盖了整个车头,向前打开的方式颠覆了过去DB9以及之前马丁的设计,西装革履优雅地掀开炫酷的引擎盖,是否会显得格格不入也要尝试了才知道。
侧面花体式空气动力学侧腮的设计来源于阿斯顿马丁赛车及超跑火神(Vulcan)的技术,以下摘自官方:在每个前车轮拱形护板中集成一个腮状的通风口,减少车头不必要的气动升力。通风口隐藏在蚌壳式引擎盖下方,通过阿斯顿马丁标志性侧倒流叶片将前轮顶部的高压空气排出。其他的高压客气会经由位于前轮后部的镫形排气口排出。/(非官方表述分界线)通俗的说就是增加高速下的前轴稳定性和抓地力,让高速巡航状态下,DB11的前爪也能牢牢地抓住地面。空气动力学侧腮如下图前轮轮拱处
风刃技术,以下同样来自官方表述:风刃技术利用流过DB11侧翼的气流提高尾部的稳定性。C柱底部的镂空气流导管会把气流引入车体,然后从行李箱盖上的排气槽排出。与传统扰流板工作原理相同,这股被分解的气流减少了气动升力,巧妙地避免了“上翘”式尾部设计。当需要更佳的稳定性时,一个活动的小型扰流板(注:就是所谓的自适应尾翼)会自动从后备箱盖上升起,以提升风刃系统的效果。当不再需要时,他会收回到后备箱中,使DB11恢复简洁明快的线条。/(我不是官方分割线)同理空气动力学侧腮是为了增加前轮稳定性和前轴下压力,那么风刃则是增加后轮稳定性和后轴下压力。
车门采用的是传承马丁经典的开启后自动上扬15°的鹅翼门,延续了唯·美的品牌设计理念。
尾灯同样采用LED光源,以及家族式的刀片式设计,只是变得更加修长。
车顶采用的是悬浮式车顶的设计,现在看来这个百车通吃的潮流应该还会延续多年。
2、内饰风格
中控同样来自于家族式的直瀑型设计,按键式的换挡虽然了无新意,但是水晶的按键材质糅合整个触控式中控面板,非常精致,如果说法拉利的内饰是激情,兰博是战斗,迈凯是赛道,那么马丁毫无疑问地当属精致。
多媒体是来自于与戴姆勒合作的产物,好与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不加赘述。令人惊讶的是DB11竟然配置了全景影像,并且还是标配,虽然现在十几万的车子有此配置都很正常,但在卖发动机卖百公里加速的超跑里这还当属个例。
12寸的液晶仪表盘替代了机械式仪表,显示效果细腻的同时拥有与三种驾驶模式相对应的仪表显示模式。虽然说这也是马丁跨过百年坎的革新之处,但在竞品都已换上液晶仪表的今天这也只能说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座椅的工艺选择这绝对是马丁的亮点。绗缝,星空打孔以及布洛克工艺的加持,使马丁的豪华感成为超跑中的佼佼者,但前提是一一你得舍得掏钱,三者均为付费选装项。
至于空间——毕竟我们不是在聊SUV。
3、动力系统
DB11拥有4.0T和5.2T,前者出自戴姆勒AMG的V8发动机(没错,就是奔驰C63SAMG以及AMG GT S上的那台全铝合金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更换了全新的油底壳,调教略有差别,数据上功率和马力完全一致,扭矩比C63S高了25N·m),后者是马丁本家的首台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美铝合金的材质估计也是地球上最昂贵的发动机材质了,同时V12独有的智能闭缸系统(低速巡航状态下可以关闭一半的缸组)以及发动机启停的加持,也使得大排量的油耗数据可圈可点。
两款发动机的百公里加速只差了0.1秒,这主要归功于两者的发动机扭矩仅仅只有25N·m的微小差别,传递至轮胎的最终扭矩差距也所剩无几。
可能两款发动机3.9,4.0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在超跑序列中并不算突出。这或许也是选择成为独树一帜的优雅豪华GT跑车所做出的牺牲。在这个年代,每个品牌都需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调性与受众,才不至于被埋没在品牌泛滥的浪潮中。毕竟这也是个拥有104年历史的英伦品牌。
然而不管是兰博,法拉利还是阿斯顿马丁,每一件跑车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与之相反的是服役于赛道的每一辆赛车都是工业领域对极致的无尽追
4、工艺价值
超豪华品牌的车型贵这是众所周知,但是当我们被问到这车贵在哪里,炫酷的外观,强劲的动力,超高过弯极限的底盘,亦或者豪华科技感爆棚的内饰然后呢?往往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不修边幅,而细节却是精雕细琢。
细致于镶嵌在蚌壳式引擎盖,后备箱盖,乃至方向盘上的马丁徽标均出自Vaughtons之手。一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英国伯明翰老牌珠宝、徽章制造商。
标配的阿斯顿马丁徽标采用的是掐丝珐琅工艺。与中国明代景泰年间盛行的景泰蓝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珐琅胎体上用金属丝掐出图案,经由手工采用糅合矿物原料以及呈色金属氧化物的颜料描绘而成,最后淬火上釉和抛光,一枚色泽深邃,诠释卓尔不凡优雅品味的品牌徽标才算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