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销售额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税收法律法规对增值税销售额的定义是什么?


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对“销售额”的定义是:销售额为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补充】价外费用,是指价外收取的各种性质的收费,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销售额是不含税的意思。简单来讲,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销售额是指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是不含增值税应纳税额。


实践中,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别,大家常说的是含税销售额(含税收入)和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收入)。


用大白话来理解,含税销售额就是销售方卖出东西的价钱里面包含了需要上交的税;不含税销售额就是扣掉需要上缴的税额。


举例:超市销售一件货物,向消费者收取113元,其实这价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商品的价格100元,而另外的13元是增值税,是要交给税局的。案例中的113元是含税销售额,100元是不含税销售额,13元是销项税。


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在销售时含税销售额可转换成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了其转换公式:


一般计税方法下: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简易计税方法下: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比如,2023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销售收入减按1%纳税,如何用含税销售额换算销售额?


根据相关规定,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如何确定?


2023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是免征增值税的,那么,销售额如何来确定呢?


答:确定销售额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要明确这里的销售额是指不含税销售额


第二,是以所有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包括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合并计算销售额,判定是否达到免税标准。但不含不动产销售业务的金额。


第三,纳税人适用差额征收政策的,以差额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