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评级是指监管机构根据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消费金融等公司的整体状况作出评价判断的监管过程。这是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并俗称金融监管评级。监管评级使用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等方法是借鉴国际通用的“骆驼(CAMEL)评级体系”并吸收境外监管评级做法制定的。
具体来说,监管评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
依据《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状况等六个单项要素进行评级,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级,并依据其他要素的性质和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更加细微的正向或负向调整。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
根据《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管理状况和整体风险作出评价判断,并依评判结果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
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
监管机构根据行业数据和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等掌握的相关情况,对人身保险公司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是对人身保险公司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
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
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并印发了《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新增了“合作机构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两大关键评级要素,并优化了监管评级级次设置。
这些评级体系旨在全面评估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