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延迟发放的最长期限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般规定

工资延迟发放最迟不得超过30天。

特殊情况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可以与工会协商一致后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非全日制用工

非全日制用工即临时工(小时工)每个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天,具体支付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没有按时支付的即为拖欠。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违约金

如果企业超过30天延迟发放工资,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金额可以根据合同、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

证据要求

拖欠工资起诉需要提供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等。

综上所述,工资延迟发放的最长期限为3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经用人单位与工会协商一致并征得劳动部门批准后,可以延长至最多60天。用人单位应尽量避免拖欠工资,以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并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