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世界著名天主教堂,古老巴黎的象征。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西岱岛上。
1163年,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里与法王路易七世决定修建一座世界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并动工兴建,历时182年,1345年竣工。
巴黎圣母院整个建筑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等顶端均由尖塔装饰,拱顶轻,空间大,为典型哥特式教堂,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
正面呈立方形,棱角分明,仪态威严。自下而上分三层。底层有3个并排桃形门洞,绕门洞的弧形浮雕,或取之《圣经》故事,或表现地狱景象。
左门为“圣母门”,中柱雕有圣母圣婴像,拱肩浮雕为圣母经历;右门为“圣安娜门”,中柱雕有5世纪巴黎主教圣马赛尔像,拱肩浮雕是圣母和两位天使,两旁是主教莫里斯·德·苏里和法王路易七世;
中门表现“最后的审判”,中柱雕有天主耶稣宣判每个人的命运,一边是“灵魂得救者”升入天堂,一边是罪人被推入地狱。
中间一层有一圆形巨大花窗,称玫瑰窗,直径约10m,为700年前原物,窗下有圣母怀抱圣婴像。
巴黎圣母院最上层是由雕花石柱支撑的阳台,连接两层塔楼。长方形大教堂居正门内,顶部屋架长120m、高10m,架上每根梁均来自不同的橡树,故有“森林”之称。
堂内正殿高于两侧附属结构,屋脊尖塔高90m,塔上棱形尖顶顶端有细长十字架。堂内大厅长130m、宽50m、高35m,石铺地面达6000m,可放千张木制坐椅。
为唱诗班伴奏的巨大管风琴,有4个键盘、140个音键和7000多条粗细长短不一的管子。“圣毯”为拿破仑三世所赠,长22m,需8人同时行动才能打开。堂前祭坛中央有圣母哀痛耶稣之死的大理石雕像,为“太阳王”路易十四敬献。
几百年来,法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发生于此。1302年,菲利普第四为对抗教皇,在此召开“总议会”,标志着市民进入政治生活;1430年,刚满10个月的英王亨利六世被宣布为法王并在此加冕,第一次蒙受法兰西民族的耻辱;1456年,民族女英雄贞德的平反昭雪仪式在此举行;
1654年,路易十四在此举行加冕大典,6年后在此举行婚礼,法国进入封建专制王权的顶峰;1774年,路易十六在此加冕;1789年7月15日,在此欢庆攻占巴士底狱的胜利;1804年,拿破仑在此戴上皇冠;
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将军与市民在此欢庆反法西斯胜利;1970年和 1974年,在此为戴高乐将军和蓬皮杜总统举行追思弥撒。巴黎圣母院前面广场为市民集市和节日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