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如今的洛阳的让人唏嘘不已,但它千年古都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那些散落在各处的国宝级文物便是最好的见证。


1、汉魏洛阳故城(东汉至北魏,洛阳城东):


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申遗东端的遗址。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后,其后魏、西晋、北魏均以此为都。



2、二里头遗址(夏商,偃师):


它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源于此。



3、尸乡沟商城遗址(夏商,偃师):


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都邑级遗址,为商汤灭夏后所都。


4、新安函谷关(西汉,新安):


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所言之“汉时关”即指此关。两千多年的时间长河,构筑了它独有的魅力,每一处似乎都在诉说悠悠历史。



5、宋陵采石场(北宋,偃师):


宋陵所用石材,多取自于此。如今采石场遗址的谷内石壁上,可以看到因采石所造成的断面以及大大小小的采石坑,适合赴一场猎奇之旅。




1、洛阳周公庙(明至清,老城区):


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周公后裔150余姓寻根问祖祭祀朝拜的圣地。唐代、明代、民国年间曾先后重修和扩建,大体保存旧制,虽历经沧桑,但风采依旧。



2、河南府文庙(明,老城区):


河南府文庙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嘉靖六年四月,为祭祀孔子而修建,为传统的宫殿式建筑。
3、祖师庙(明,老城区):


祖师庙为明代古建筑,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现存大殿五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



4、灵山寺(金至清,宜阳):


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灵山寺建于金大定年间,明和清两代几经重修,现大悲阁和大雄殿梁柱仍为金代物。


5、五花寺塔(宋,宜阳):


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经千年风霜侵蚀,塔身略微倾斜,但仍屹立不倒,被当地人称为洛阳的“比萨斜塔”。





1、两程故里(宋至明,嵩县):


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曾经著述、讲学的地方,现遗迹一处是两程故里石坊,一处是两程祠。



2、潞泽会馆(清,瀍河):


潞泽会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为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会馆内木雕精美、内容丰富。


原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人所建,后被辟为洛阳民俗博物馆。



3、洛阳山陕会馆(清,老城区):


洛阳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由当时晋、陕两地商人筹资修建。它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是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的杰作。





1、邙山陵墓群(汉至北魏,洛阳、孟津、偃师):


中国最大的古墓群,每走一步,地下都有可能躺着一个古人。


上千年来关于邙山的诗词,可谓是数不胜数,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帝王和名人都选择死后葬在那里,最后墓葬竟多达数10万座。



2、恭陵(唐,偃师):


它的主人是《大明宫词》里的弘哥哥,也是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在中原地区建造的帝陵中保存较为完整。


3、范仲淹墓(宋,伊川):


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长眠之地,据说范家坟地本是皇上选中的皇家坟地,却被嫁给范仲淹四子的公主讨要给了范家。


4、程颐、程颢墓(北宋,伊川):


程颢、程颐及其父亲程珦等人的家族墓地,里面供奉的程颢、程颐还是头戴皇冠,一幅帝王的模样。




1、水泉石窟(南北朝,偃师):


水泉石窟造型不输龙门石窟,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


位于该洞窟外南侧崖壁上方的摩崖碑记,是唯一记载北魏洛阳地区造像情况的碑记,内容丰富,堪称“洛阳造像记”。
2、万佛山石窟(南北朝,吉利):


万佛山开凿于北魏时期,现存石窟分为上、下两寺院,造像300余尊。


位于下寺院的中心塔柱,是目前洛阳发现的唯一的中心塔柱窟。虽然中心塔柱大部分已经残缺,但上面雕刻的供养菩萨栩栩如生。




1、千唐志斋石刻(西晋至民国,新安):


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


翻开这一页页唐人档案,风华在流淌,碑刻和历代名家遗墨的彩霞在摇曳生辉。


2、升仙太子碑(唐,偃师):


武则天亲自撰文书写的巨碑,饱含着书法神韵。她开草书刊碑之先河,不失为女书之精品。



3、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北宋,偃师):


它号称“中州第一碑”,是我国现存少数巨碑之一。远远望去,就会被古碑的磅礴气势所震撼。


历经近千年风霜,会圣宫已经不存在,但大碑仍昂然竖立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