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双减”工作要求,优化教育生态,建立健全“双减”工作常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我校“课后延时服务”“五项管理”“双减”等工作落实落细,根据上级要求,特对我校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汇报如下:
一、学校情况
“双减”之下,学校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主动作为,明确责任分工,认真落实国家减负政策,切实改变教育观念,努力在教学和管理改革上下功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做实做细做好“双减”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01关注质量,重视“控量”
高度关注作业质量,重视“控量”以及“增效”。结合“双减”工作的专业性和教育的特点,科学指导学生、家长、教师做好“双减”相关工作。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设计分层式、弹性化作业。首先,必须要涵盖一定数量的基础作业。其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弹性作业,其中涵盖拓展性作业和挑战性作业。优化学生的作业资源库,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作业。在作业管理方面,实施“精选、精批、精练、精讲”和“有发必收、有练必躬、有批必评、有收必批” 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作业管理水平。
02遵循规律,强身健体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开齐开足健康和体育课程,引导学生强化课外锻炼,增强运动技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增强接受以及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强身健体、身心健康。
二、自查自纠
01通过摸排,发现问题
学校通过摸排,发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1.按照“双减”政策,开展课后服务不仅仅是辅导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或生活实践活动,但由于学校教师有限,目前服务内容主要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缺少细化过程。2.个别教师作业量控制不到位。有时候作业量布置过多,有时候过少,不能科学把控。3.老师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需要强化。
02针对问题,开展整改
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学校开展整改: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服务学生,服务家长,做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每位老师应该做的事。2. 严控教师留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再次强调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年级学生家庭书面作业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家庭书面作业不超过四十分钟,五年级家庭书面作业不超过五十分钟,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不超过六十分钟,科学认识作业育人功能,采用集中讲评、个别讲解的方式进行作业反馈,并加强学生作业指导。3.增加作业的科学性、丰富性、合理性,把作业分成面向全体的大多数都能完成的基础性作业和针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性作业两部分。
三、努力方向
01树立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做支撑,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就难以通过专业化发展之“剑”劈开阻挠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荆棘”,难以做到“双减”不减质。因此,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剑”,突破瓶颈问题,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成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活动,解决预设问题,创新方式方法,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牢固树立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通过促成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促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促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参与”和认知经验的“借用”,促成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中来,全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生根发芽。
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本位,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思想。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关爱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成学生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学习。
02提升课堂实效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用最短的课堂教学时间追求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让课堂效率更为显著。
首先,从源头上抓起,提升课程处理能力。教师要深人研究教材,透彻了解学情,提高教材处理与教案设计能力,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收获课堂学习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共学、传帮带等方式,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学习之中。要不断提升利用信息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要善于学习整合各种互联网教学资源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方法,利用现代化授课工具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析问题、互动交流,求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实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程度。
03引领青蓝发展
略
04凝聚家校合力